摘要 “商圣”范蠡(又名陶朱公)是出處今南陽市淅川縣的一位歷史名人,也是中國儒商的鼻祖。他聰敏睿智,文韜武略,在輔佐越王勾踐滅吳之后,激流勇退,棄官經商,富可敵國,傾財濟民。他的傳奇故事,廣為世人所知,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為財神。他熟諳經商之道,著有《陶朱公生意經》,被后人稱為商文化的經典之作。
“商圣”范蠡(又名陶朱公)是出處今南陽市淅川縣的一位歷史名人,也是中國儒商的鼻祖。他聰敏睿智,文韜武略,在輔佐越王勾踐滅吳之后,激流勇退,棄官經商,富可敵國,傾財濟民。他的傳奇故事,廣為世人所知,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為財神。他熟諳經商之道,著有《陶朱公生意經》,被后人稱為商文化的經典之作。位于今南陽市社旗縣的山陜會館是山西、陜西商人通商情、敘鄉誼、建同盟的場所,館內至今完好保存著“同行商賈公議戥秤定規概碑”,該碑刻立于清雍正二年(1724年),因此,社旗山陜會館被譽為中國民間商文化的“祖脈之地”。社旗山陜會館的商文化可以歸納為“誠、規、義、爭”四個字:“誠”就是誠實經商,是商文化的核心;“規”就是規則約束,是商文化的基石;“義”就是以義求利,為經商活動提供了準則;“爭”就是公平競爭。這種商文化在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,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。 內容來自 uw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