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吳埡石頭村是內鄉縣乍曲鄉王井村的一個自然村,因村民居住在兩山中間的石埡上,人口基本為吳姓,房屋大都是石頭房且周圍奇石遍布、梯田如畫,故而命之名為“吳埡石頭村”。該村始建于清乾隆八年(公元1743年),距今已有270余年的歷史。
吳埡石頭村是內鄉縣乍曲鄉王井村的一個自然村,因村民居住在兩山中間的石埡上,人口基本為吳姓,房屋大都是石頭房且周圍奇石遍布、梯田如畫,故而命之名為“吳埡石頭村”。該村始建于清乾隆八年(公元1743年),距今已有270余年的歷史。
吳埡石頭村海拔360米,植被覆蓋率達80%,古建筑面積5620平方米,現存石頭房屋200余間,保存較為完好的石頭建筑群93座。遠遠望去,整個村莊掩映在茂林修竹、古藤老樹之中,儼然一座青灰色的石頭城堡。走進其中,就會發現這里是石頭的世界,石板路、石臺階、石房、石樓門、石院墻、石閣樓、石磨房、石水窖、石畜圈、石廁所、石碑、石廟、石井、石盆、石缸、石槽、石臼、石桌、石凳、石磙、石碾等隨處可見,人與自然和諧共處。中心區依山而建,坐北向南,順應自然,隨地形和功能需要分層筑臺,錯落有致,渾然天成。石房大多為四合院式,也有兩進院、三進院,平面呈凹字形、曰字形、目字形。保存形態完整的、風貌原始古樸的歷史街巷有7條,古墓地有2處,石碑有13通(清代8通、民國5通),百年古樹有9棵(500年黃楝樹、500年金桂樹和300年三叉古柏樹等),是中國傳統民居村落的代表和中原農耕文化的載體。 內容來自 uwa
歷經蒼桑,風采依舊。吳埡石頭村在國內引起了很大反響:《王貴與安娜》、《古衙奇案》、《小鼓大戲》、《瓜兒藤兒根》、《仁者醫路》、《讀山》等影視作品相繼在吳埡石頭村實地拍攝取景;著名作家周同賓在其鄉土名篇《相見恨晚吳埡村》中寫道“蚌病成珠,艱苦的勞動創造了生動的藝術,不屈不撓的村民們無意中創造了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”;國家教育部正部級督學傅永和、清華大學教授武祥村結伴考察后欣然題道“石石有情,生生不息”;華中科技大學萬敏教授稱其是 “新石器時代遺風保留地”;全國著名旅游專家、北京大學教授楊乃濟評價其為“中原地區罕見的石頭古民居標本”。中央電視臺、鳳凰衛視、旅游衛視、大河報等知名媒體、報刊紛至沓來,進行了系列報道。
copyright UWA